书童人物雕塑厂家 书童人物雕塑价格 书童人物雕塑公司






古代中国,儿童启蒙阶段的教育多由遍及民间的私塾来承担。私塾的教师即塾师,俗称私塾先生或先生。担任的主要是科举落第的秀才,其次是未中秀才的童生(儒童),此外,还有少量其他情况。私塾先生的从教模式主要分两种情况:一是自己开办私塾施教,二是被延请施教。塾师自己开办的私塾世称“门馆”或“家塾”,即塾师在自己家里或借祠堂、庙宇,或租借他人房屋设馆招收附近学童就读。延请塾师任教的私塾又分三种情况:一是“坐馆”、“教馆”,即富贵人家独自一家聘请教师在家设馆,专教自家子弟及亲友子弟。二是“村塾”、“族塾”,即由一村或一族延师择址建馆课其子弟,有的是一村或邻村自愿结合,推举有名望、热心教育的地方绅士为学董,按田亩摊派费用。
聘用塾师,择址设馆,教育子弟。三是“社学”、“义塾”或“义学”,即由私人或私人团体创办并主持、经营和管理的私塾,延请塾师教育当地百姓子女。古代中国私人所办“义塾”典型感人的例子就是清末聊城人武训通过行乞所办私塾(学)。私塾先生的待遇主要由脩金(或等值的实物,别称“束脩”)构成,此外,还有膳食(即学东提供吃住)及节假日的红包或礼物等。由于施教模式、私塾先生的学养及声望、学东家境及态度等不同,私塾先生所获得的收入多少也存在很大差异。自开私塾的先生,每至腊尾岁首,就要四处托人招揽学童,费用全靠学生上缴。学童入馆前,家长须填写一张“关书”(即入学志愿书),里面要特别写明“脩金”(学费)多少,分几次交付,并注明“节庚包”(即逢节另送的红包)除外。
有的塾师在一个地方坐馆多年,其私塾则被称作“馆地”。私塾先生与学童家长常有来往,如替他们写信、写春联、写契据、帮办婚丧喜事等,也得到些额外收入。被延请作塾师的,其脩金由东家(学东)和塾师商定,食宿一般都由东家供给,当然,在东家供应伙食的情况下,脩金要相应减少。私塾中并没有寒暑假,全年只有清明、端午各放。每年十二月初十前后放年假,至次年正月十五开馆,所以素有“先生不吃十二月的饭”的谚语。如东家富裕,出手又大方,私塾先生的日子则好过一些。除一日三餐之外,还会有点心、茶水等供应。有的大户人家甚至还有佣人专门伺候塾师。一般来说,为了子女的良好教育,大户人家是不敢怠慢塾师的。《红楼梦》中的秦邦业望子成龙。